当前位置: |
当前位置: |
活动时间:2019年5月-11月 活动地点:2019大赛已结束,请等待2020年大赛 提交时间: 2019年07月01日-2019年09月30日 主办方: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 |
![]() |
综合赛:参赛者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妇幼人群平衡膳食宝塔》中对相关人群的膳食要求,选择比赛规定的膳食对象,以一名膳食对象的一日膳食为基本单位,设计七日膳食食谱。并任选其中三日食谱,烹制加工膳食、拍摄每一餐膳食图像。膳食对象:1、产褥期(月子)妇女;2、孕中、晚期妇女;3、学龄前儿童。
单项赛:婴儿辅食设计与制作。
具体要求说明:
综合食谱设计
1、一日食谱中,食物的品种与数量,以能够满足膳食对象一日能量和营养素需要为目标,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对相应膳食对象的推荐量。每一日食谱需附带营养评价报告。
2、每一项参赛作品只针对一个膳食对象(七日食谱和三日膳食图片)。
3、每一参赛者(包括单位参赛者和个人参赛者)对同一类膳食对象最多提交三项参赛作品。
4、每一日膳食图片不能少于三幅(一般为早餐、中餐和晚餐各一幅,临近的加餐可纳入正餐的图片中)。
5、参赛膳食图片采用2:3比例,jpg压缩格式,总像素大于6百万,压缩文件不小于2M,不大于10M。参赛作品中的食物图片,不得做拼图处理和文字标注,不得带有任何水印和Logo标记。
婴儿辅食设计与制作单项赛
1、须明确适用年龄(月龄段),设计思路、目标和相应喂养指导。
2、须包括食材选择、制备和成品的描述和食物图片:食材1张,制备过程2-4张,成品图1-3张。
3、所有食物图片采用2:3比例,jpg压缩格式,总像素大于6百万,压缩文件不小于2M,不大于10M。参赛作品中的食物图片,不得做拼图处理和文字标注,不得带有任何水印和Logo标记。
本次比赛的参赛者分为单位(机构)参赛者和个人参赛者。
单位(机构)参赛者:从事妇幼人群膳食服务的机构和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保健院、月子会所、托幼机构、专业供餐企业等。以单位参赛的作品需要提供单位证明文件。
个人参赛者:从事妇幼人群营养健康咨询、膳食营养研究和设计、膳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营养师、医师、护师(士)、厨师、工程师等。特别欢迎营养学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比赛。以个人参赛的作品需要提交参赛者技术资格(学历和职称)文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凭有效学生证参赛。
1、作品推荐与审核:本次比赛的所有参赛作品,必须首先得到至少两位具有推荐资格的注册营养师的推荐与审核。拟提交的参赛作品须附有注册营养师推荐书。
第1批经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管理机构招募和推荐的注册营养师志愿者联系信息如下(请参赛者自行通过邮件或信息联络,下列所列注册营养师有意愿在此环节提供志愿者服务,但并不是中国营养学会或妇幼营养分会委托他们的必须工作,联络时请保持尊重和志愿原则以协商方式沟通)。
序号-姓名-联系信息
1-魏琳琳-15598311365
2-孙要武-467790809@qq.com
3-周凤鸣-15008485298
4-王俊芳-13661512601
5-杨丽莉-15210310622
6-林翠玉-15305921606
7-王江琼-13926683803
8-王钦先-wqxyingyangshi@qq.com
9-胡晓男-18642001082
10-李瑞珍-13947207679
11-余秀菊-1457066367@qq.com
12-丁怡-13564624590
13-张杰-18710259108
14-金兴聪-13699167834
15-彭彤-317060314@qq.com
17-龚江丽-690292513@qq.com
19-蔡丹倩-18618325988
20-冒志琴-amimier@126.com
21-张芙蓉-743031390@qq.com
22-李晓红-136517836@qq.com
参与预审工作注册营养师志愿者报名: 请点击这里,去注册营养师服务号报名
2、大赛网站: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官网www.mcnutri.cn 。
3、大赛邮箱:foodatlas@126.com 参赛咨询。
4、微信公众号:膳食大赛。大赛信息发布及微信投票。
5、具体参赛流程:
①按大赛要求创作参赛作品。
②注册营养师预审,并指导修改完善。
③通过大赛网站提交参赛申请、参赛作品和推荐书。
④组委会对作品进行形式审查。
⑤专家初评。
⑥微信公众号投票。
⑦组委会终评。
⑧公布各奖项名单。
参赛作品提交
1、提交日期:2019年7月1日-9月30日 (由于临近提交日期,网站服务器繁忙,提交截止日期延后至10月10日晚上11点之前)咨询电话:189-1296-6166
2、提交方式:通过学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稍后公布。
3、提交内容:每一项参赛作品包括
①参赛申请(参赛作品作者或单位负责人亲笔签名)。
②参赛作品文字材料(概述、设计思路、自我评价等)(PDF文件)
③注册营养推荐书文件(两份,PDF文件)
④综合食谱设计作品:七日食谱(包括每一日食谱营养评估报告)(PDF文件),三日膳食图片(至少9张)(jpg文件);单项赛作品:制备过程描述和食材、制备过程、成品图片4-8张(jpg文件)。
⑤附件(单位证明文件、参赛者技术资格文件) (jpg文件)
4、每一项参赛作品独立提交。
工作委员会
主 席
杨月欣教授,中国营养学会 理事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 研究员
苏宜香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执行主席
汪之顼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赖建强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
委 员(排名不分先后)
李光辉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毛丽梅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盛晓阳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曾 果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杨年红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陈平洋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陈倩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戴永梅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顾洁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葛军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胡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林娟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李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昆明医科大学
马玉燕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邵洁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桑仲娜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童笑梅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滕越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陶玉玲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王子莲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许雅君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徐轶群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薛玉珠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游川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衣明纪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杨蓉主任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张彩霞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琚副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特邀评委
翟凤英 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
朱建幸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
杨慧霞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刘兴会 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
张思莱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部结合医院儿科主任
蔡美琴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上海市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郑睿敏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中心妇保部副主任
张 悦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中心儿保部副主任
辛 宝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参赛作品评比程序和规则
本次比赛对符合参赛资格、符合参赛要求和参赛作品,均采用匿名评审方式进行。在规定类别内,无论参赛单位大小或参赛个人技术资质高低,其参赛作品均依据相同的评审规则和程序进行评审。
评审包括形式审核、初评和终评。
版权
提交的参赛作品,无论获奖与否,参赛者(单位或个人)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大赛组织方享有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电子版专有出版权等;用于学术交流或公益宣教目的时,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大赛组织方可帮助推荐参赛作品,如产生经济收益,双方共享(另行约定)。
评比程序和规则
形式审核
提交截止日期之后,大赛组委会组织人员,对所有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核,包括:参赛者资格,参赛作品符合要求(食谱和营养评价内容、膳食图片质量)。通过形式审核的作品,均视为参赛作品,其作者将收到邮件确认函,大赛结束后将获得参赛纪念证书(获奖作品不再办法参赛纪念证书)。
初评
每一项通过形式审核的作品,经编号和匿名处理后,将送给三名评委会专家评审,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议。三名评委中至少有1名营养学专家,至少1名与目标人群保健相关专家。
三名初评专家的评审成绩汇总、平均后,进入排名。按照初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进入终评的名单。进入终评的项目数,单位参赛作品,为最后获奖名额的三倍;个人参赛作品,为最后获奖名额的2倍。如参赛作品总数不足获奖名额的三倍,则全部进入终评。
终评
评环节中,按专业设置为三个不同类别的评审委员会,每个类别评审委员会之间评审专家不交叉。
进入终评的参赛作品,则直接提交相关评审委员会,由全部参评专家评分。
进入终评的参赛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大众展示,并由大众点击赞赏(每个微信号限制1次点赞),每项作品获得的赞赏总数量,按权重参与终评排序。
将专家评分和公众赞赏数汇总排序后,从高到低依次确定获奖名额和获奖等级。
评分内容和权重
初评:由三位评委参与
参赛作品概述和自我评价(饮食特征、饮食文化、习俗) 10%
食谱和营养评价(每日食谱和评价6%,七日总评价8%,合计权重50%)
膳食图片(清晰度和美观度)20%
膳食烹调总体评价(通过食谱描述和图片体现)20%
终评:由全部评委和社会大众参与。
参赛作品概述和自我评价(饮食特征、饮食文化、习俗) 5%
食谱和营养评价(每日食谱和评价6%,七日总评价8%,合计权重50%)
膳食图片(清晰度和美观度)15%
膳食烹调总体评价(通过食谱描述和图片体现)15%
公众赞赏数(微信)15%(以最高赞赏数为满分,其他按比例计入,具体方法如下:赞赏数处于最高1/5者,计15分;处于中上1/5者,计12分;处于中间1/5者,计9分;处于中下1/5者,计6分;处于最低1/5者,计3分。每一个微信号只能投票一次。严禁刷票。评委会委托技术人员对投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异常投票的作品,经评委会集体判定,取消赞赏投票积分。)
奖励和鼓励
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设单位奖项和个人奖项,分别评选月子餐、孕期妇女餐和学龄前儿童餐以及婴儿辅食四类营养设计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次大赛另外设置地方特色奖和行业特色奖,专门颁发给由地方营养学会和行业协会,经过地区或行业预赛评选、推荐的优秀作品。
每一类中,单位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个人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地方特色奖不分等级,类别不限,每个省学会不超过三项。行业特色奖不分等级,类别不限,每个行业协会不超过10名。
获得上述奖项的作品可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奖杯(奖牌)和获奖证书,邀请参与(免注册费)2019年11月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和颁奖会议。
获得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首位人员,可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参加颁奖学术会议(2019年11月深圳)交通费和住宿费资助。
未获奖的参赛作品,可获得参赛纪念证书。
颁奖会议
2019年11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术年会期间举办(会议地点:深圳)。
2023-05-10
2023-03-20
2022-12-08
2022-08-02
2022-06-01
2022-04-15
2022-03-01
2021-06-30
2021-11-15
2021-03-25
2021-01-12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