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一代又一代新妈妈不断出现,提倡母乳喂养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每一个婴儿都应该得到纯母乳喂养,最理想的目标是出生后6月龄之前一口其他食物都不吃,从出生那一刻起,全部都是母乳。这不是乳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努力。



       做好母乳喂养两个关键的时期,一个是宝宝出生后最初五六天,坚持婴儿吸吮非常重要;另一个在生后四五个月以后,妈妈要返回职场的时候。
       母乳喂养宝宝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对许多新妈妈们来说,也是充满纠结和烦恼的事。
       最开始每个人几乎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坐”月子。月子里怎么吃,乃至出了月子怎么吃,各种各样的规矩和说法,婆婆妈妈的干涉,亲朋好友的关心。月子是中国传统习俗(这个话题很大),其中对饮食的规矩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这些规矩中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有,一些“要吃”、“不要吃”的说法,在不同地区甚至都相互矛盾。有一点很明显,乳妈妈的饮食往往都围绕着“母乳”找说法,“什么食物能发奶?”、“怎么吃,奶水才会足?”、“哪些食物会回奶?”。很多人以为,多喝汤就会奶水多,大鱼大肉使劲吃母乳营养就会更好,所以各种发奶汤赚足大家的银子,乳妈妈每天一只鸡,每天几十个鸡蛋,...。


 


(上图选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可见,很多人把营养理解为多吃,把对营养的重视体现为多吃、大荤的食物。以为妈妈多吃肉蛋奶,母乳营养就会更好。这个朴素的思想虽然也并非毫无道理,但过分简单地理解就错了。对此,甚至一些专业人员也不淡定,想象着可以用一台简易检测设备,测定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用这样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乳妈妈吃得好不好、够不够,妈妈乳汁的营养好不好,宝宝的营养足不足。目前开展的绝大部分母乳检测项目可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好心办坏事。要知道,妈妈身体可不是一个过滤食物的“漏筛子”,不会是简单地吃什么“漏” 什么!母乳分泌依靠完美的生物学机制,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母乳依靠自己身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泌乳,维持泌乳量,维持母乳中营养素含量的稳定(母亲伟大)。

 




乳母膳食会影响母乳成分吗?
       母乳成分因各种因素而有差异,包括乳母个体差异(不同的妈妈乳汁不一样),泌乳阶段(众所周知,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成分不同),同一次哺乳过程中乳成分有差异(前奶和后奶成分有变化),当然也受膳食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母乳成分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个体差异、不同泌乳阶段和哺乳进程的差异,膳食的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目前母乳成分测定项目中测定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乳糖)的含量,它们的波动主要因为个体差异、泌乳阶段和哺乳进程的影响,膳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母体内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储备,母体可以源源不断地动员身体内储备的蛋白质和脂肪用来分泌乳汁,也会用储备脂肪生成乳糖进入乳汁。


       即使乳母短时间内饮食不良,或者即使乳妈妈出现了轻度的营养缺乏,一般短期内泌乳量不会明显下降,乳汁中成分也基本恒定,但是母体会通过动用母体储备,甚至牺牲母体组织来维持乳汁的分泌量和母乳成分稳定。当然,如果乳母出现长期持续饮食不良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会影响乳汁的质和量。但是,首先影响的是泌乳量,母乳成分(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等宏量营养素仍会维持相对稳定)。
       相对来讲,母乳蛋白质、脂肪和乳糖水平受乳母膳食影响最小,机体泌乳的稳定机制会动员母体营养储备,确保乳汁中宏量营养素水平的稳定。乳母长期膳食摄入不足而出现严重营养缺乏时,泌乳量首先会受到影响,在出现闭乳前,乳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也不会出现明显下降。(想象一下吧,假设一个乳妈妈连续吃了几天方便面,没有其他食物,她的乳汁会怎么样?别告诉我说会变得像面糊糊!)
       但是,假如某些营养素在乳母体内没有太多储备,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母乳中这些成分会很收到膳食的明显影响。举例说,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膳食摄入,大约2周左右就会消耗殆尽。这个时候,如果膳食中维生素C不足,而母乳身体内又不能合成,那母乳中怎么能有维生素C呢。这样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脂肪酸(比如大家都熟知的DHA,妈妈膳食中就应该充足,母乳中才能有充足的DHA供应给宝宝)。而这些营养素,现在一般的母乳成分测定又不包括这些项目。
       与乳汁中宏量营养素不同,母乳中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浓度比较容易受乳母膳食和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母乳中最容易受膳食影响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碘和硒,其次是维生素D、叶酸、钙、铁、铜和锌。


发奶的食物到底有没有用?

       前面说了,“月子”里和整个哺乳期的膳食,一个核心的话题就是发奶,对立面就是“回奶”。“坐”过月子的女士都会对各种汤有深刻的印象,从牛鼻子到猪蹄子,从黄豆到豆腐,从母鸡汤到鲫鱼汤,从黄酒、醪糟到草药,各种依据、各种说法。很多人说有效,也有人说没有用。更多人想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到目前,我没看到过设计严谨的验证性研究结果,也就是没有循证依据。2016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中,有《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部分,其中就有“多喝汤水促进乳汁分泌”的表述,也建议大家多吃一些类似鸡汤、鲜鱼汤、猪蹄汤、排骨汤、菜汤、豆腐汤等流质食物。一些做事认真的年轻营养师们也责问,多喝汤水促进乳汁分泌有依据吗?


(江湖上盛传的牛鼻子汤,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我认为,这些都是月子文化,是养生文化和饮食文化结合和派生的习俗。文化因素的背后有生活习惯影响和心理学作用。我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喝开水。大家常说,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坐月子,只有中国女人坐月子。但你有没有注意,全世界的人都不喝开水,只有中国人喜欢喝开水(也许我说得有点极端和绝对,但举个例子吧)。习惯了,就最舒服。《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还有一条重要建议是,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这才是最重要的。吃得高兴、吃的舒服就发奶,吃得窝心、吃得难受,没准就会“回奶”。当然,这些话基本属于乱说,没有循证依据。因为只有中国人坐月子,只有中国人喝汤发奶,这样的循证依据也只能等我们中国人自己来找。
天天猛吃海喝的乳妈妈,乳汁未必就更好,但肯定会把自己吃得更胖。
       乳妈妈每天吃吃吃,也许奶水真的不错,但是自己的身体呢?哺乳的过程,也是乳妈妈体重、体型恢复的过程,理想的情况是产后6-12个月时,妈妈体重要恢复到怀孕前的体重。如果不能恢复孕前体重,专业上叫“产后体重滞留”。产后体重滞留是妇女远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滞留越多,以后肥胖的风险。
什么是产后滞留体重?
       妇女生产后体重不能恢复到妊娠前水平的现象,一般认为产后6-12个月,体重滞留量在1.5千克以上。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和其中的《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是月子期和整个哺乳期妇女膳食营养的基本原则。指南中没有提到的,就不要纠结了,怎么高兴怎么吃,但注意不要过量。总  结

       2、现在开展的母乳成分测定,如果仅仅是用简单设备测定蛋白质、脂肪和乳糖,还有比重、酸度等,要靠这个评估乳母膳食,基本上没有意义。千万不要因为检测了母乳成分,被告知乳汁营养不好而需要给宝宝添加奶粉。
       3、在满足泌乳需要后,乳母过量饮食并不能继续提高母乳营养素水平,反而会阻碍乳母产后体重恢复,增加体重滞留风险。
       4、各种发奶的汤(猪蹄鲫鱼牛鼻子...),各种珍贵的食品(海参鲍鱼燕窝…),要看做是来自家庭的爱,更要吃得愉悦、喝得舒服。

(我们设计的哺乳期妇女的午餐)


(汪之顼,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